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正文

票房之外中国电影何处寻回“体面”?

时间:2016-05-23 21:54: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制片人方励近日为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的排片下跪,引发舆论哗然。无独有偶,在近日举办的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华语片无一入围——一边是票房不断飙升的国内电影市场中,却难觅艺术电影生存空间;一边是国际电影节上难觅优秀国产电影。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正在依赖票房赢得“体面”,但对于“方励们”来说,不禁想问一句——

  国内难“容” 国外难“觅”

  导演吴天明的绝笔之作《百鸟朝凤》,讲述的是两代黄土地唢呐艺人为了信念坚持梦想,传承传统文化的真挚情谊。正如影片主演陶泽如所说:“片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德,是风骨气质,是坚守信念的精神。”

  然而这部大师遗作,却曾因缺乏宣发费用等原因,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得到制片人方励的鼎力相助,影片才得以上映。

  不过,该片自5月6日上映之后,一直处于“高口碑、低票房”的困境,首周票房仅有154万元,日均排片量不到2%。

  此前谈及《百鸟朝凤》的市场遇冷,方励依然充满信心:“赚钱的机会有很多,但《百鸟朝凤》只有这一部,我相信观众内心的情感是共通的。什么是商业?对电影来说,观众的掌声和眼泪就是最好的商业!”

  虽然心存希望,然而随着更多好莱坞大片的上映,《百鸟朝凤》的放映空间几近为“0”。情急之下,方励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为影片宣传造势时突然下跪磕头,隔空向全国的影院经理争取排片,一时间在电影圈引起热议。

  有人被此下跪行为感动,声称一定要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有人认为这一行为有作秀的嫌疑;也有人对此行为表示质疑,认为这样的下跪属于“道德绑架”……

  无论这一跪引发多少争议,然而从实际放映情况来看,这一跪非常奏效: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二天,单日票房首次破百万元,排片颓势不仅出现逆转,在短短几日内,影片票房就由300多万元跃升至2636万元。本文截稿时,该片票房已超过4800万元。

  当众多媒体和电影人将注意力集中在近期开幕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时,“方励下跪”又将大家的视线拉回国内。国内院线对待艺术电影的态度,从方励这一跪足可窥见一斑。然而在艺术电影的国际殿堂——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又呈现出了怎样的面貌?

  曾几何时,中国大陆电影曾经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宠儿。张艺谋执导的《菊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电影曾深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青睐,贾樟柯、姜文、顾长卫等导演也曾代表中国电影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却发生了令人尴尬的一幕——华语片无一入围。有评论分析称,这一现象暴露出了中国艺术电影在创作人才方面的断层,最直接后果就是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度下降。

  当然,戛纳国际电影节并不能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电影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不过记者注意到,最近电影评论圈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其他电影节。无疑,在评论界看来,“王者戛纳”,就是所谓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正如一些评论所说:“众所周知,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艺术电影的孵化器,按照中国电影市场周末排个艺术片靠下跪的氛围,中国电影缺席戛纳,不奇怪。”

  观众不看?院线不排?

  一次下跪,似乎暂时让《百鸟朝凤》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值得业界深思的是:“今后,难道所有所谓强调艺术追求、带有人文思考的小众艺术电影,都要靠下跪来解决问题吗?”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从《闯入者》、《夜莺》到《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类似《百鸟朝凤》这般的小众电影发行困局,比比皆是。《闯入者》导演王小帅曾在微博公开表达对排片的不满,甚至亲自约谈院线负责人。不过,该片最终获得的电影票房也只有千万元而已。

  这也难怪方励对自己的下跪行为如此解释:我已经黔驴技穷,真是走投无路了。

  实际上,方励所说的“院线经理掌握着电影的生杀大权”的现象确实存在。据业内分析人士透露,在国内市场上,六大公司垄断院线,排片垄断也时有发生。

  但是在院线方看来,方励与其给院线经理下跪,不如给观众下跪。因为观众才是决定排片多少的核心考量因素,院线方要根据受众接受和认可程度来进行具体的排片与营销。有院线经理直言:“《百鸟朝凤》没有启用明星阵容、也没有话题炒作,几乎没有阵地宣传,也没有看片推介会、包场活动等。不论是资本方还是院线,很难被打动。”

  当然,更有评论者直指影片内容本身,认为《百鸟朝凤》中所描绘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距离观众的现实生活有些远,难以直抵观众内心。“市场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更不为一跪所动。”从观众的审美需求角度来看,好的文艺作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与时代的共振。

  《百鸟朝凤》到底好不好,留待观众观后评说。方励觉得自己的纠结所在并非是当下电影市场的选择,在他看来,“唯票房论”盛行的电影市场,从业者各有所需很正常。但他渴望的是,不能因此忽视与低估中国观众对文艺片、对高评分剧情片的观影需求与文化需要——观众应该也必须拥有多种观影选择。

  文艺片以后怎么办

  在文化评论人韩浩月看来,方励用被舆论定义为“过激”的行为,打了中国电影市场一个耳光。方励通过这一行为向电影市场发问:艺术电影究竟有没有春天?艺术电影偶尔的票房胜利算不算昙花一现?在整个电影业界处在一个疯狂的“向钱看”的状况下,怎样让艺术电影走近大众?在艺术电影的营销方面,如何让大众产生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军认为,若要实现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既要放开商业电影的市场,使之具备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要从国家政策上,对艺术电影进行有力且灵活的支持。

  曾多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担任过电影节评委的导演贾樟柯则表示,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丰富终端平台,利用市场力量促进其繁荣发展。他认为,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丰富年轻导演作品的终端平台”。因此,贾樟柯建议在行业内达成共识,迅速打破院线或者影院之间利益的藩篱,建立一个能够支持艺术电影播放的渠道。

  贾樟柯直言,就电影工作者的角度而言,艺术电影的繁荣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也应该依靠市场的力量。在他看来,电影艺术性的提高依赖于电影文化水平的总体提升,一方面是电影工作者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观众欣赏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互相培养的过程”。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也表示,电影市场的多元化有赖于影院竞争充分后的细分,更有赖于观众的成熟和细分。无疑,现阶段的电影市场环境,仍将继续困扰着中国艺术电影的市场突破。


责编:文化中国网 刘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