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2016年5月24日,2016年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启动新闻发布会暨论坛“艺术影像收藏的新起点”在北京玉河一号院The Georg举办,其中嘉宾就以下问题展开了讨论。
摄影与其它艺术媒介相比其特质是什么?
首先嘉宾就摄影与其它艺术媒介相比的特质展开了讨论。《艺术界》杂志法语版主编贺婧从媒体角度入手,认为摄影与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其特质是具有传播性。OC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馆学术总监研究出版部主任董冰峰多年从事动态影像研究工作,他提到去年西方的美术馆举办了1997年以来中国当代摄影展,认为在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作为艺术家的林天苗很关注西方和日本的摄影艺术,认为那些作品深入人心,有着生活中没有的单纯和深刻。在摄影作品薄薄得纸上承载了很多东西。收藏家靳宏伟将摄影的特质用辛迪舍曼的话表达了出来:“用绘画表现想法太慢,而摄影可以很快得表达我的想法。”世界摄影组织创办人Scott Gray认为摄影可以快速得让观众与艺术作品联系起来,并且能让更多普通大众可以欣赏。
传统的摄影技术与新兴的摄影技术有没有边界?
接着嘉宾谈到了传统与新兴摄影技术之间边界的问题,林天苗认为两者之间是没有边界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家会尝试不同的新方法来进行创作,而传统摄影方式的独特气质也吸引着艺术家。摄影艺术家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摄影技术。贺婧提出新摄影技术和传统摄影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无论是新技术还是传统技术都提供的是一种观看的方式。靳宏伟认为新旧技术的区分不是很明显。
欧美与中国摄影作品在创作方向上有何差异?
董冰峰认为中国的摄影艺术家将摄影放在了当代艺术中来思考。例如王宁德,他早期作品是在广州创作的黑白肖像,在最近四五年成功转型,思考摄影与光、机器、观看之间的关系。林天苗的先生王功新是影像艺术家,她觉得王功新将摄影静止的画面用在影像中,也有很多艺术家将油画、国画用在影像中。靳宏伟谈到“我觉得中国和西方摄影作品在创作观念上并没有太大区别,而根本区别在于,中国这一代人在世界观形成之后才形成了艺术观,而在美国则是在世界观形成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艺术观。”
影像艺术发展得是不是越来越好?
靳宏伟谈到了他去以色列一个藏家朋友家中拜访时的经历,他提到这位藏家有700多件摄影及影像作品收藏,其中有200多件都是影像艺术作品,他对影像艺术的发展满怀信心。董冰峰则提到了今年7月份马上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影像艺术展,将呈现西方录影艺术50年和华人录影艺术30年。最近在华人区域对影像艺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林天苗说在十年前很多人都在问影像要怎么收藏,版权限定要怎么解决等问题,而现在几乎不怎么问了,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和认可影像收藏了。Scott Gray也觉得在中国影像的发展和收藏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对于准备收藏摄影及影像作品的藏家有何建议?
贺婧认为在收藏之前要了解影像和摄影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线索,做很多知识储备,并且对于整个艺术生态系统来说也要有很多准备。董冰峰和Scott Gray都认为确实影像和摄影作品很有收藏潜力,藏家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来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现在是很好的收藏时机。林天苗想让藏家了解到影像艺术创作背后的艰辛,她说道:“我先生王功新让我了解到了做影像艺术的艰辛,需要对文学、音乐、美学等都很了解,需要很强的综合素质。而作品形成的过程也需要付出很多,有时比绘画来说投入更多,看起来只有几分钟的作品背后是很多的付出。”靳宏伟建议资金充足的藏家可以考虑投资蓝筹股,收藏那些已经成名艺术家的作品;而对于新晋的资金不是很充足的藏家挑选那些自己喜欢的就好。
希望在中国摄影和影像的未来看到什么?
Scott Gray希望观众看到在只有一瞬间的影像作品背后艺术家所付出的努力,并且能更加理解和尊重摄影和影像。靳宏伟和董冰峰都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以及更多种类的影像、摄影艺术作品。林天苗表示希望看到精神的传递,物质的传递。贺婧希望影像和摄影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不再显得特殊,而更能融进大的图像创作领域中。
责编:文化中国网 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