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产动漫,如何实现品牌化
今天,没有人会质疑动漫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强大作用。而作为整个动漫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动画电影则是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具品牌塑造力的关键所在。以动画电影为原点,打通周边及上下游产业链,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抓手。
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家企业和4000多名专业客商参展参会,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与会人士指出,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中国动漫产业将以大IP为核心,大电影为龙头,全面向动漫游戏、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以及版权授权、主题乐园、国际市场等全方位拓展。
大IP品牌化渐成趋势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动画影片57部,其中国产动画电影43部,观影人次6120万,实现票房20.5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1%、78%和86.7%。
“动画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水准和市场号召力提高,尤其是《十万个冷笑话》和《大圣归来》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多年来难以克服的低幼坚冰,使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普遍看涨,业内外资本纷纷介入,资本并购、证券化开始在国内动漫行业浮出水面。”华夏电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说。
过去一年,IP在国内文化领域被视为作品跨形态操作、企业跨界合作、资本跨行业运作的联接与纽带,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动漫行业。
“国产动漫正在从最初的单一产品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未来,拥有IP优势的动漫产品会更看重泛娱乐发展的前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说,在实际操作中,IP可能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而IP之所以形成一股热潮,是因为与其他拥有市场效应的“知识产权”相比,一个被市场接受的IP可以集约市场营销成本、更易于规避市场风险并取得规模性的成功。
2015年,光线影业收购众多动画创作团队和企业,腾讯成立多个工作室大举进军动漫行业,奥飞动漫以9亿元高价收购原创漫画平台公司“有妖气”100%的股权,并将新闻发布会主题定为“IP大爆炸”,宣布将把旗下的IP产品在游戏、电影等泛娱乐方面打包运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和资本这些举动背后的动力均源于抢占优势IP。系列电影、品牌产品与经典形象成为动漫产业构建品牌的主要抓手。
非票房收入仍是软肋
做大IP、做长产业链、实现品牌化,打通动漫产业链上各环节是关键所在。然而,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对票房收入仍然过度依赖。作为非票房收入的核心,版权交易和品牌管理仍然是中国动漫产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发展。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与2014年相比增量不大。据介绍,我国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主要来自影视版权、衍生品、图书、游戏、植入广告、品牌授权等。2015年,我国动画电影销售最好的衍生品前三名分别是玩具、文具和小饰品,动画电影衍生品的主要消费者依然是低龄段群体。与此同时,图书收入所占比重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这与中国童书市场每年10%—15%的增量呈现出较大差异。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动画企业拓展非票房收入的手段依然有限,对动漫品牌运营管理能力依然不足,对教育业、服务业等可借力于动漫品牌的关联产业信息资源掌握得不够。”朱玉卿说。
同样在2015年,北美几大影视公司的衍产品总体保持全线收红,迪士尼、美泰、孩子宝等传统衍生品诸强与来自丹麦的乐高公司依然是市场主导者。据了解,美国迪士尼公司在全球共有3000多家授权商,销售超过10万种与迪士尼卡通形象有关的产品。其中,仅中国内地就有100多家授权经销商。2015年,迪士尼消费品营收达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冰雪奇缘》系列衍生品的持续热卖。
黄群飞表示,影响国产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具有较高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等的内容产品较少,原创动画电影品质不高,动画电影项目的投资结构、品牌规划、宣发策略不科学,专业人才与专业机构缺失,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及相关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等。
“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关键词将是‘品牌’‘业绩’,即IP品牌化,品牌价值化。”朱玉卿说,动漫产业的价值核心是用故事、影像、形象打造一个或一系列卡通明星,通过对卡通形象及其创意财富的各种知识产权进行品牌化管理与经营,创造最大价值。“如何对一个原创或成熟的IP进行品牌价值区域的识别,如何打造卡通品牌、塑造卡通明星,进行品牌化的包装、管理、运营,是所有动漫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提升质量是品牌化的根本
而回到动画电影本身,尽管国产动画电影产量和票房都实现了较大增长,但数字背后隐藏的问题仍然突出。
2015年上映的进口动画电影虽然只有14部350万次,观影人次却达6850万,累计票房23.54亿元,高于上映的43部国产动画影片创造的成绩,国产动画影片平均票房产出4777万元,进口动画影片平均单片产出高达1.68亿元,更是让国产动画电影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都说明国产动画电影的宏观指标虽然在高速增长,但个体创作差异较大,单片市场成熟度仍然较低。
“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20.54亿元总收入中,一部《大圣归来》就占了超过9亿元,过于依靠一部影片对观众、产业和市场来说都是不好的。”黄群飞指出,国产动画电影在2015年的排片量占到整个国内电影市场的10%左右,但其创造的票房却仅占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的4%左右,这说明国产动画电影与国产故事片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一些经营多年的国产动画品牌也正在呈现出市场号召力下滑的趋势,这其中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潜艇总动员》等。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产动画片依然没有走出低幼化的市场定位,题材较为单一,创意、故事结构、人物造型等观念都较为陈旧,甚至出现了一些山寨影片。
“有人说中国影视行业这几年是被两条狗追着跑,一是资本,一是技术,实际上在动漫行业也确实是这样,行业里浮躁心态普遍存在,创作精品、打造品牌的耐心普遍缺乏。”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梅说,在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一部优秀动画影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都在4年,而在国内,由于近年来热钱大量涌入,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一年一部甚至一年几部的速度都不足为奇。
朱玉卿强调,国产动画电影必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大IP化。他指出,以迪士尼为例,尽管其收入包括电影、电视、主题乐园、衍生品等,但最重要、最基础的产品仍然是动画电影,没有这个龙头带动,就没有后续的版权收入,这也是中国动漫产业品牌化战略的第一步。
责编:文化中国网 张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