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灾区进行“生死奋战”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当天夜里,我主动向中国作协请缨参战,并有幸成为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作家。当时的震中地区时时发生强烈余震,极其危险。我背着睡袋、干粮和饮水,步行在滚石乱飞的山路上采访,长达一周时间,几度死里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我创作了一部长篇和3个短篇,其中短篇报告文学《夜宿棚花村》后来被选入《大学语文》课本。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我再次请缨。在中国作协的支持下,我独身一人连夜飞往西宁,又在冰天雪地中日夜兼程18个小时,翻越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以最快速度到达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雪域深处的震中——结古镇。由于行动突然,缺乏休息,极度疲惫,且是初上高原,我的高原反应特别强烈,几天几夜不能睡觉,满眼金星、头痛欲裂,几次昏倒,只能依靠吸氧和喝葡萄糖维持。最难受的时候,我甚至感觉到了死亡的迫近。前线指挥部急忙联系飞机,让我与伤员一起转移。但我明白,北京方面只有我一个作家在场,使命在身,不能后撤,死也要死在最前线、岗位上!
就这样,我穿着军大衣,戴着风雪帽,每天步行20多公里,坚持在地震灾区采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路边的干草地上躺一下。采访结束后,我没有休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了4篇作品,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和《文艺报》上。
深入采访帮我找到“朋友”
说到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这部作品,我应该感谢《光明日报》。习总书记在河北省正定县任职期间,认识一位作家朋友叫贾大山。贾大山逝世一周年时,习总书记写过一篇悼念文章,后来又经《光明日报》发表,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背后应该还有很多感人故事,可以再深挖一下。
2014年春节前,我到河北省正定县进行采访。除了单独的深入采访外,我还把当年与习总书记一起工作的一些老战友、老同事请到一起共同采访,并反复印证。通过采访,我进一步受到触动。习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工作后登门拜访的第一个人是贾大山,而在贾大山临终前,习总书记到他的床头探望并和他合影。这个故事真实、感人且完整,是任何天才作家也虚构不出来的,而且拥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永久的历史价值。于是,我决定打破传统,用纯正的文学笔法去书写,为历史留下最真实、最精美的记忆。
2014年整个春节期间,我精心创作了《朋友》,历经20天。我深知这部作品的故事要绝对真实。采访的时候,对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每一个故事我都反复核实,不能有丝毫的虚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在绝对真实性的基础上,我又用文学语言、文学的结构将素材进行了剪裁、加工。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我试图通过习总书记与贾大山的“正定之交”,给社会提供一些思考,无论从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角度,从勤于读书、善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角度,从端正友谊、完美人格的角度,都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文学创作要走大路走正路
文学作品最终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作家天生应该具备为人民、为国家写作的责任,写正能量、写真善美。作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准心”,往这个方向走,走好了以后,你的思想性、艺术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大部分人喜欢你、阅读你了,市场自然就起来了。因此,文学还要走大路,走正路。
2014年底,我主动申请到基层去锻炼,组织批准我到一个县去挂职。我几乎把全县的乡村走遍了,结交了很多农民朋友,深深感受到新时期中国农村细细碎碎而又轰轰烈烈的变化,也对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是从扎扎实实的创作中走出来的,写群众、写生活、写感受,让我和老百姓肩并肩、手拉手、心连心,但这一年的挂职锻炼给了我更多的收获。我和县委宣传部门一起,谋划了多项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文明燎原行”“网络媒体走进邯郸县”“中国作家看邯郸县”“南街村文化艺术节”等宣传文化活动,有些是我过去几十年耳闻过但没有经历过、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过的。目前我正在创作一部反映挂职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今后我将带着这些体验和力量,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中国文明网、光明网记者根据访谈整理)
责编:文化中国网 赵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