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艺人李亚鹏主办的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活动在大理举行。活动现场,声光电效果震天动地,老榕树上的数千只鹭鸶“被惊吓过度导致撞墙、呕吐,飞入附近小商铺里”。愤怒的当地居民拍下视频、照片,作为证据来抗议。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李亚鹏团队和亚洲青年艺术现场官方发表了致歉声明,表示接下来两天的演出会“降低演出音量减弱灯光”,“确保节目于当晚9点前结束”。但大理喜洲镇政府并没有接受这个结果,而是态度坚决地表示,取消该活动最后两天在喜洲的演出。
文艺演出活动扰乱秩序甚至破坏环境的事例,近年来时有发生。就在今年,北京草莓音乐节被吐槽管理差、秩序乱,乐迷走了,留下一地垃圾。云南在这方面也有过惨痛教训,2004年,陈凯歌带领《无极》剧组在香格里拉拍摄,推平了一片有着上百年树龄的珍贵杜鹃花海,严重破坏了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生态。这种破坏,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花大力气来修复。
文艺活动落地,本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对地方来说,引进文艺产品和资源,打造和提升本地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是顺势之举。对活动方来说,选择那些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景区,可以融合借鉴本土以及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只不过,现实往往是活动方借地炒作,地方环保等部门疏于审批、监管,结果造成“双输”的局面。
经过多年的磨合、试错以及反思,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社会对于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已经初具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保护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公众对于哪些是真正的文化艺术,哪些是打着艺术旗号的伪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辨识能力。
在刚性的环保法规面前,文艺演出绝不应该免责。此次喜洲镇政府以及网友特别是大理本地网友的表态,展现了对环境保护绝不轻视的立场,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当这样的“愤怒”和“态度坚决”越来越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就更坚实。(黎原)
责编:文化中国网 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