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深度报道>正文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时间:2019-10-10 21:47:12    来源:文化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魅力中国 乡村振兴》在塞内加尔黑人文明博物馆展隆重开幕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塞内加尔黑人文明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魅力中国 乡村振兴》展于当地时间9月26日下午18:00在黑人文明博物馆隆重开幕。在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马基∙萨勒总统的支持下,应主办双方的邀请,塞内加尔各界人士300多人出席了开幕活动。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图为塞内加尔共和国文化和新闻部长剪红缎带赠送中方

  塞内加尔共和国文化和新闻部长阿卜杜拉耶∙迪奥普(Abdoulaye DIOP)感谢上海大学远道而来举办这一展览。“我想再次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我们赠送了这一美丽的博物馆,并通过此次有意义的展览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活动组织中。此次关于中国乡村振兴的展览给我们带来的启发超越了题目本身。(塞内加尔的)干旱和结构调整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乡村人口外流,以至于30%的人口如今都聚集在不到0.3%的国土上。对乡村的放弃导致了可供勉强生存的贫民窟增多,这已引起我们的注意,也是政府在‘振兴塞内加尔计划’中的核心关切。因此,我们很有兴趣了解中国乡村变革及其将乡村振兴作为发展支柱的经验。”部长强调文化在振兴中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民族能够脱离文化实现发展。我们有义务促进真正的振兴文化,使人民明白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够也应该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实现该前景,我们还应该发展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文化的核心。事实上,文化遗产由我们继承而来,关系到值得传承的传统。因此,我们有义务传承和运用这些遗产,因为它们能成为培养振兴文化的重要媒介,以促进乡村发展。”部长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保护文化实现了自我发展和乡村发展。我们也可以做到,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黑人文明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此次展览的主要讯息。”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图为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张迅发言

  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张迅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适应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制度和礼俗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城乡化进程,使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和乡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魅力中国 乡村振兴》展正是从历史、产业、社会、生态、文化等角度,呈现中国人民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多元经验和不同路径。希望此次展览加强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合作,为推动中非命运共同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图为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发言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介绍了本次展览是“呈现中国乡村中产业、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转型,以及中国各界参与这一转型的实践。尤其是艺术界、文化界在振兴乡村文化中,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当代转化,以及帮助乡村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中能够发挥的力量。”他认为,中国与塞内加尔虽然相距遥远,但双方在城乡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共同的挑战。这些挑战也为中非文化合作提出了值得更加深入对话的课题。“希望借助这次展览,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上海大学与塞内加尔的高校、艺术和文化机构,在艺术教育和创作,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意文化产业等各方面的合作,继续参与充满前景的中非文化对话之中,将更多的中华优秀文化介绍到非洲,也让中国公众更地了解多姿多彩的非洲艺术和文化。”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图为塞内加尔共和国文化和新闻部长发言

  黑人文明博物馆馆长阿马迪∙博库姆(Hamady Bochum)先生积极推动举办这次展览,并介绍了双方的友好合作,“今天将要揭幕的展览是中塞双方文化合作的成果。这是中国主办的第一个展览,这种合作非常有意思也很令人感兴趣,两国之间不仅有建筑、经济方面的合作,文化方面的合作也正在开展中。这次展览是双方将来继续合作的开始。”馆长还表示,中国的变化非常快,在目前的国际合作中,中国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和积极的。“上海大学提出的学术合作项目,例如,交换项目、研究项目、展览项目,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项目,令人非常感兴趣和有信心。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将在达喀尔举行。希望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举办展览等活动,彰显文化的作用。中国在世界非遗保护协会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开展中国和塞内加尔,上海和黑人文明博物馆的展览,也希望能在中国举办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图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在展览现场为来宾介绍了展览主题和板块

  随后,本次展览的总策划、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在展览现场为来宾介绍了展览主题和板块。通过18个案例,通过影像、照片、装置等作品和实物,展现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研究和实践。从历史肌理、生态文明、社会参与、城乡共生和文化复兴等五个板块,演绎自然生态、产业发展、社会结构、精神价值、城乡融合对中国当代乡村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艺术和文化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途径。他认为,“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人是核心。人的精神面貌、人的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是最核心的价值。中国乡村的差异性,导致了乡村振兴有很多模式。例如,在展览中可以看到,通过传统手工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生活美学的复兴、社会生产能力的复兴,来帮助乡村解决贫困问题、受教育问题。通过扶智来扶贫,实现共同的福祉,由人的复兴而带动社会的全面复兴。”

  中国的魅力在于多元,有千千万万高速发展的城市,更有千千万万正待振兴的乡村。乡村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构建当代的城乡关系,是中国和非洲面临的共同挑战。发挥艺术的力量,参与建设乡村的未来之路,是值得双方携手合作的领域。中塞两个国家、中非两个大陆可以进一步携手各方资源,彰显艺术在改善城乡关系的和平作用。艺术作为共生的力量,融入充满前景的中非文化合作中。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图为塞内加尔黑人文明博物馆外观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图为嘉宾们合照

  自2016年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就举办了达喀尔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并邀请与塞内加尔等非洲艺术家和设计师前往上海进行创作、展示和交流。通过这次展览,不仅传播中国乡村的变化,并愿进一步加深中塞和中非之间在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为中非文化交流注入活力和智力资源。  

乡村之变:携手中非文化合作

  展览开幕的第三天,上海大学与塞方共同举办了“艺术、乡村与城市化:中非文化合作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员欧阳甦与达喀尔双年展历任秘书长、塞内加尔的学者、艺术家、建筑师分享了中塞艺术参与乡村和城市建设的案例,探讨艺术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并期待这一研讨作为长期合作课题持续下去。

  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11月26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