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必须用好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我们不但要能管、会管,还要用好、办好。所谓用好,就是要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关键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只有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起来,用户数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才能有效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实现网上负能量与正能量的此消彼长。要研究和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在网络舆论场这个新的舞台上,演得好新角色,吸引来新观众。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使然。
能否让党的声音在互联网上更响亮、传得更远,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是否适应时代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坚持“互联网+”,而不是简单地“+互联网”;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到网上,而是把互联网作为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规律来谋划布局新闻舆论工作。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由过去的一份报纸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载体,覆盖用户总数达到3.5亿。在开拓新兴舆论阵地、以主流价值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对于新闻舆论阵地,必须抢先占领、积极利用,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用好创新这个引擎
如果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喻为与时代同行的列车,创新就是它的引擎。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提升政治家办报的能力和水平,关键要看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能力与传播实效。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能否用好创新这个引擎,是对政治眼光、政治智慧的考验。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的大势下,坚持创新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政治要求;不仅是业务素养,更是政治素养。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取决于创新力。坚持政治家办报,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增强传播效果之“的”导引改进创新之“矢”,以改进创新之“矢”射增强传播效果之“的”,在二者相辅相成中更好地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更好地赢得受众、赢得人心。
强化受众意识,增强工作针对性。当年,穆青在写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请人把稿子送到兰考征求意见。他说:“在发表前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样做的作用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听过的稿子,不会让老百姓在接受时有什么障碍。”正是这种强烈的受众意识,让这篇报道感人肺腑、震撼人心。今天的受众日益呈现分众化、差异化态势,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没有对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就无法实现对舆论的精确引导。好的思想、观点、内容,需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来表达;一个主题,可以根据不同受众选择不同的传播方法,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
强化传播意识,提高议题设置能力。高明的议题设置,往往都是时机、技巧、方法的最佳运用。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要让我们设置的议题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而不是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一些“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如何理性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面对众说纷纭、众声嘈杂的情况,如何提升社会共识度?随着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面对“反腐同群众利益无关”“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等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如何辨析澄清?“失语就会失权”,不敢于设置议题,就是放弃话语权;不善于设置议题,不能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就难以担起舆论引导的重任。
强化效果意识,把握好时度效。没有正确的立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宣传。但立场最终要贯穿到传播规律、传播艺术之中,体现到传播效果上,用效果来检验。传播学上有个“首发效应”,首发容易定调,先声往往夺人,这说明传播要注重时机与节奏。报道发与不发都是态度,问题讲多讲少效果可能迥然不同,必须掌握好传播的力度与分寸。群众感受不好,再多的报道也是自娱自乐;社会共识不强,再大的声音也是自说自话。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化效果意识,把握好时度效,以效果来衡量新闻舆论工作水平,以效果来评价舆论引导能力,以效果意识倒逼新闻舆论工作改进创新。
强化基层意识,坚持转作风改文风。记者接地气才有灵气,报道贴近群众才有受众。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会使“十八般兵器”,“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转作风改文风,多一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爱不释手。近年来,人民日报着力提升观点生产能力、议题设置能力、集成报道能力、话语创新能力,努力做到报道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方式故事化、报道数据可视化;着力在思想内涵上做加法、在文章篇幅上做减法、在传播效果上做乘法、在思维定式上做除法,使新闻报道快起来、活起来、亮起来,让评论理论新起来、精起来、实起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讲述好中国故事
讲话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这是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内宣外宣两大要素的角度,对坚持政治家办报提出的更高要求。
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我们的对外传播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内容丰富前所未有、舞台广阔前所未有。从建设“一带一路”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理念需要媒体传播、中国道路需要媒体解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政治要求,也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在国际上还常常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也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奇谈怪论不时出现。我们有责任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