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城市:传统和现代的相融相生
如今的苏州,依然保持了10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旧时格局。
苏州古城墙相门段一景。王思哲摄/光明图片
古城外围,约16公里长的护城河围绕;内里,三横三直为骨干的水系纵横贯通。几座古塔,还是古城内的制高点。任何现代建筑,在视界上都不能超过塔高,至今仍不得超过7层、24米。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姑苏古城丰厚的文化遗产。2012年,苏州将平江、沧浪、金阊三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建立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使遍布于原三区的文化遗存,有了统一的保护和传承。
“从另外一个角度,许多城市对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形成了许多制约。”在苏州地方志专家徐刚毅心中,文化遗产应该与都市生活相融相生,“古城是个有现代居民繁衍的城市,文化遗产在时光中生长,同时得到有效保护。在融入中保护,而不是隔离起来。”
历时10年,苏州政府投入22.16亿元,在保持古城原貌、留住文化遗产的同时,对160个老小区进行综合治理。政府又拿出20余亿元启动“改厕”工程,让老城区居民彻底告别逾千年的倒马桶生活。一批民生改善项目,提升了古城居住环境和服务能力,原汁原味的苏式生活还得以保留,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
2014年,大运河苏州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城申遗梦圆。去年开始,苏州市政府设立古城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用于全面提升古城文化传承、旅游休闲、苏式居住等功能。目前,全市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达74家,年均举办展览400场次,接待观众450万人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昕告诉记者,苏州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的标杆。苏州市姑苏区被授予“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古城旅游示范区,这是一个官方的认可。下一步,还有很多的挑战。
李昕认为,苏州作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应该把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日常物品、居住社区,进而深度融入创意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把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打造一个传统江南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阳)
责编:文化中国网 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