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正文

一线病房记录:成为儿科护士的第8天 繁忙已习以为常

时间:2016-08-29 13:38:51    来源: 钱江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二、练针

  吃完中饭,差不多1点了,苏婷在更衣室的长凳子上,躺着睡了会。两个人分享一张凳子,只够放下上半身。

  睡了半小时,就起来开工了。苏婷跑到治疗房,看李美打针。

  1个多月的毛毛头,哭得声儿都没了,妈妈眉头越皱越紧。手上没扎成,又试了试脚,看到李美又把针退出来,妈妈心疼了。

  第三针扎在头上,终于成功了。

  打针是护士最基本的技能,新护士每周要抽半天时间,一针见血的本事,都是一针一针练出来的。

  消化内科的静脉穿刺,难度特别大:孩子拉肚子,脱水厉害,静脉都瘪了;有的孩子,住院时间太久,几乎找不到条件好的血管扎针。

  苏婷第一次打针,是给一个2岁大的孩子采血。孩子知道要扎针,照例先哭起来。妈妈抱着孩子,爸爸帮忙摁着腿,苏婷在另一侧,抓着孩子的胳膊,李美在边上协助。

  消毒、准备采样针、穿刺,细细的软管里一下子充满了鲜红的血。

  “哇,阿姨真厉害,一下子就扎好了。”孩子哭得厉害,可没心思听妈妈夸护士阿姨。

  苏婷听了,心里很高兴。“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静脉穿刺,需要静脉又直又长,采血只要见血就可以了。”

  这句夸奖,让她高兴了很久。

  三、师徒

  3个月后,如果考核合格,苏婷就要独立管病人了。而一个护士真正要独当一面,需要3年的历练。

  南丁格尔说,“护士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和一颗善良的心”。儿科俗称“哑科”,有经验的儿科护士能通过孩子的一个眼神,一声哭声,判断出孩子是饿了、尿了、痛了或者困了。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苏婷必须能够洞察这一切。

  26个月大的宝宝,8点半要做B超。这么小的孩子,不好配合,医生开了镇定剂。哄孩子吃下药,李美交代了家长几句话:

  “现在就不要让孩子下地走了,妈妈抱在手里。”“如果孩子吐,把头侧过来。”

  走出病房门,她告诉苏婷,为什么要交代家长这么多,“1岁多的孩子,会走了,吃了镇定剂乱跑,容易跌倒;1岁以下的孩子,没法口服,得灌肠,可能会拉肚子,也要向家长交代。”

  隔壁,一个患克罗恩病的孩子要上一个特别的治疗,李美拉上苏婷一起去。

  “这个治疗很少见;用的药很贵,6000块钱一瓶;有些孩子可能会对药过敏,要定期监测。”她一边解释,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叠成小方块的纸,塞给苏婷,“我给你留了份药品说明书,回头你自己看看。”

  苏婷注意到李美的白大褂,一侧口袋被硬皮面的活页笔记本撑得鼓鼓的,各种笔、便签本、医用胶布,以及剪胶布用的剪刀则装在另外一个口袋里。苏婷想,这也是专业。

  这几天,李美潜移默化地教导着苏婷,俩人同进同出。科室里其他人有时候会调侃她们几句,“都是圆脸,往那儿一站,特别有师徒相。”

  四、喜爱

  23岁的苏婷是富阳大源镇人,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浙大一院实习。但最后,她选择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当一名儿科护士,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这位刚离开校园的姑娘有自己的想法:“护理工作其实很繁琐,所以一定要喜欢。现在的我,喜欢小孩;将来等我自己当了妈妈,对孩子,又是另一种喜爱,这种喜爱,会让我把工作做好。”

  苏婷在一个普通家庭长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这阵子,外甥女肺炎,来浙大儿院看病。前一晚,苏婷夜班,姐姐很体谅地给她发了微信。因为第二天一早要练针,苏婷下了夜班赶着睡觉,错过了她们。

  “我好抱歉。”这是第一次,她因为自己是一名护士而感到遗憾,但她说,更多的时候自己感受到的是温馨。

  凌晨,给一个6岁的孩子换盐水。虽然打搅孩子睡觉让苏婷于心不忍,但针打在肘窝,孩子屈着肘睡觉,肯定得移动。轻手轻脚,但孩子还是醒了,睁开眼,看了她一眼,主动伸直了手臂。

  把盐水弄好,孩子把脚伸到爸爸胸口,叫了声“爸爸”,翻身继续睡。一旁的爸爸,迷迷糊糊应了一声,摸了摸孩子的脚,继续睡。

  这温情的一幕,让苏婷对这个职业心生喜爱。“这个工作,有遗憾,有温暖;有委屈,也有开心。我要用力去感受开心的事情。”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