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慧在做最后的复习。
因为先天性失聪,刘佳慧从小就与声音绝缘。虽然戴上了助听器,但是效果并不好;4岁时,为了学会声母“P”,在母亲的指导下,她每天对着镜子吹蜡烛,坚持了半年,学会了这个声母;念小学时,听不清老师讲课,她只能在家里下功夫学习,早上起来朗读;高中时,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成绩,她每天规定自己至少练习20分钟听力,一边听复读机里模糊不清的声音,一边将答案和问题对照着看。
靠着坚强的意志,18岁的的刘佳慧从小学坚持到了高三,成绩始终保持在中等偏上水平。面临高考,听力依然是她最大的障碍。值得欣慰的是,四川省教育考试院通过了她免考听力的申请,同时还允许她携带耳蜗和助听器进入考场。
考前两天运动放松床上堆书方便复习
6月6日上午,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来到了刘佳慧的家,这个3居室的房子其实是去年8月才租的,图的就是离学校近。
刘佳慧的卧室反锁了,婆婆冯静芳使劲敲了几下门,无人应答后,又找来一根铁架,从门缝支进卧室,来回摇摆,发出刺耳的声音,可是卧室里依然没有动静。“不知道是在看书还是睡觉,她只要把助听器取了,根本听不到声音。”冯静芳说。
无奈之下,记者只好等刘佳慧自己出来。过了一会,刘佳慧打开了门,原来她刚才在睡觉。
左耳朵戴上助听器,右耳朵戴上耳蜗,刘佳慧告诉记者,昨天打了两小时羽毛球,不知道是打得太猛了还是很久没有运动了,今天起床全身酸痛,头也有点疼,所以从学校领取了准考证后睡了一觉。
走进刘佳慧的卧室,记者就被满屋的书吸引。书柜里塞满书,饮水机上放了一沓书,就连睡觉的床上也放了 3 摞书籍,刘佳慧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两天从学校将书搬回来了,还没来的及收拾,有点乱,不过这样找书看也方便。”
母亲在家当教师对着镜子练习发声
刘佳慧的母亲廖女士说,刘佳慧属于先天性失聪,刚开始家里人都没发现这个问题。直到女儿1岁半时,比她小的能张口说话她不能,说话逗她,孩子也不笑,廖女士才意识到事情严重。
不到两岁,廖女士就为女儿购买了助听器,刘佳慧3岁还是说话不清晰,原本计划在成都培训,可一位教授告诉廖女士,培训班里,一位老师教很多学生效果不一定好。于是,初中学历的廖女士开始自己教孩子说话,每天早晨6点,她就将睡梦中的女儿叫起来。首先学习声母,母女俩坐在镜子前,廖女士拿本书,一边读,一边叫女儿对着镜子中自己的嘴型,跟着发音。
廖女士还记得,学习唇齿音是最难的,为了让女儿感受如何吐气,学习声母“P”时,廖女士就让刘佳慧对着蜡烛吹,一直坚持吹了半年才学会。学习声母“f”时,廖女士就教刘佳慧折纸飞机飞,一边玩一边喊“飞”。
就这样,廖女士教了女儿1年零10个月。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小学一年级时,刘佳慧已经能认识2000个生字,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强化听力训练高三背诵3500个单词
随着时间的推延,助听器效果越来越差。因为听不清老师讲课,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刘佳慧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
为了让女儿跟上同学的步伐,廖女士不得不为女儿补课。早上朗读,中午做单独布置的习题,晚上做学校作业。有时碰到不会的数学题,廖女士就打电话问老师,然后再转教给女儿。
刘佳慧11岁半时,安装了一只耳蜗,并且到北京接受了8个月的语言训练。回内江后,她说话也比以前清晰了不少。但北京接受的普通话训练,对于本应该熟悉的四川话,刘佳慧反而十分陌生。“刚开始回来一点都听不懂,现在能听懂一点了。”
初中,说汉语还不太流利的刘佳慧开始接触英语,这门靠听说读写结合的语言,对于失聪的刘佳慧来说难度不小,因此她始终不感兴趣,成绩也不太好。高中考上内江三中后,刘佳慧明白,要提高自己的成绩,必须从英语上下功夫。从高一开始,她每天都规定自己练习20分钟听力,一边听复读机里模糊不清的声音,一边将答案和问题对照着来看。“很遗憾,效果不大,听力考试30分题只能全靠蒙。”
听力提不上分,刘佳慧就从其他部分抓分,高三时,她每天坚持背半小时到1小时的单词,一共背了3500个单词。其他同学记单词是边读边背,可她只有边看边写边背,吃力得多。
获准免考听力大学想念天文学
刘佳慧告诉记者,听力考试时,她不能动笔,如果考了80分,折算下来就相当于正常学生考了100分。高三后,加上听力,刘佳慧的总分可以达到480—490分。“虽然我的成绩只能上二本线,但我还是想考一本大学。”
对于大学,刘佳慧还是更心仪川内的大学,因为录取率更大。平时,刘佳慧喜欢看有关天文的书籍和纪录片,所以大学她也想念天文学方面的专业。(记者黄晓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