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网讯】周日上午10点,郭敬文开车停在大学旁边的一个街区。他跳下车,掀开后备箱,把一块绣有米字旗的布铺在上面,各种手工艺品精心摆放好,再搬出一些货品罗列在车前面的空地上,他的小型周末市集就算正式开张了。
这是最近流行起来的“后备箱市集”,一辆车就是一个店,后备箱就是货仓兼柜台,所售之物从手工艺品到各色衣服、鞋子,还有一些旧物、二手货。除了周边大学的学生以外,越来越多的职场白领也加入到后备箱摊主的行列,他们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出了道难题。
创意小市集:赚钱不是首要目的

郭敬文今年大三,读艺术工业设计。每逢周末,他就借朋友的车,在大学边上摆个摊,卖一些自己做的手工艺品。
有时候为了吸引路人,小文还会背着他的吉他弹唱民谣。“很多老外也喜欢我的作品。”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工艺品得到欣赏,对于一个艺术设计生来说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他旁边的小庄,卖的是有民族特色的小摆件。小庄在一家外企工作,在网上偶然看到了后备箱市集招募摊主,就报了名过来体验摆摊的生活。
“第一次开摊的时候,我坐在车里思想斗争了很久,担心会遇到熟人。开摊以后没想到生意很好。”从此,小庄开始认真对待这份“兼职”,每逢周六,都驾车去义乌的批发市场进货,周日过来摆摊。